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经济观察报:王宝强逆袭证伪不了中国阶层固化

    信息发布者:yhg2222
    2017-04-16 15:31:46    来源:来源: 经济观察报(北京)   转载

    (原标题:直面中国阶层固化的现实,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就当下中国而言,阶层固化了吗?

    答案因人而异。有人说固化了,因为通过教育,阶层会遗传。有人说阶层固化论不成立,当今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如马云王卫、刘强东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员王宝强就是农民家庭出身。

    需要强调的是,阶层固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更多需要着眼于整体,少数个案并不能说明什么,王宝强的逆袭证伪不了阶层固化。通常,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就会愈加明显。

    近期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网民“河森堡”讲述的两个故事让人陷入深思。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北京东郊的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带学生来国博上课,不仅晚到了一小时,还要求提前一小时返校,把原定2小时20分钟的参观时间压缩到了20分钟。这么做的原因很奇葩:“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在“按时吃营养餐、不增加支出”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所学校的取舍是果断的。不仅是价值观,讲解员还有直观感受,这些学生“差到了无法正常教学的地步”。

    作为对比,“河森堡”还谈到北京东四的一所重点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该校不仅主动要求去国博开眼界,当带队老师回头问那些孩子:“你们是去吃饭还是继续上课?”所有的小朋友都无一例外地高喊:“继续上课!”相映成趣的是,讲解员认为这些五年级学生的素质完全碾压前述初二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一句“伪楚”令讲解员大为震惊,这个北宋灭亡后短暂存在的政权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这所学校的学生家境优渥,家长大多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

    这两个故事发人深省,也的确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优势家庭对于培养孩子,无论社会资源还是价值观,都比普通家庭高出一大截,他们的孩子将来也相对更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我看来,与其说阶层固化不如说是阶层世袭。而且我注意到非常关键的一点是,那所普通中学之所以要赶回学校吃营养餐,可能是因为无法使用国博的内部餐厅,但东四那所尽人皆知的重点小学就能——尽管后来他们集体决定要放弃这一餐。现实中人们缺的并一定是更好的价值观,而是真的缺资源,资源的匮乏往往会拖累价值观的升级与实践。资源的差异体现在教育上的效果极为惊人:一项针对家长职业的研究显示,排名前5%的中学输送了50%的北大学生,前20%的中学输送了80%的北大学生,越是不发达地区,重点中学越重要。

    阶层世袭是阶层固化的一部分,但并非最核心的部分,更不是全部。关键在于阶层流动通道是否通畅,人们希望畅通向上流动的进阶通道。中国人的阶层流动与政府的关系很密切,恢复高考以来,考大学一度是最重要的阶层进阶通道,它关连着工作分配与相应的福利体系。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以后,考公务员成为另一个进阶通道。后来创业、炒房成为又一个通道。在这过程中,社会思潮也出现了从“读书无用论”到“工作无用论”的演变。无论如何,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进阶。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挣脱时代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他们被视为英雄。从国际格局来看,当下中国虽然阶层固化挺严重,但仍然充满机会。《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这是一个世界趋势。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30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社会阶层的固化会带来两大后果,一是社会流动陷入凝滞化,长久下去社会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甚至出现断裂。二是社会情绪日益激化,人们担忧,社会关系一旦干燥化,很容易摩擦走火。对社会来说,不必讳疾忌医,承认阶层固化有利于公共政策的优化和调整。研究和讨论阶层固化有可能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为了更宽广的公平与整体的进步,将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是必要的。而对个人来说,抱怨阶层固化毫无意义,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加失去斗志,从而错失更多机会。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阶级固化"论调不成立 王宝强就是例子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4月12日消息,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北京市某重点小学学生的一句“伪楚”令讲解员大感震惊,这个北宋灭亡后短暂存在的政权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对比于此前某京郊中学为了赶回去吃营养餐而大幅压缩参观时间,讲解员感慨重点小学的小朋友们的知识、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了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讲解员认为,两所学校师生的表现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按照他的说法,这所“北京无人不知的”重点小学的家长大都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和企业高管”,而京郊那所中学的学生家长基本都是普通人。

    近年来,有关社会流动性的话题日益引人注目。但用两所学校的孩子的不同表现来证明所谓的“阶级固化”其实是打偏了,问题的实质不是什么“阶级固化”,而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重点学校仅仅是师资力量这一项就不知超过普通学校多少倍。“名师出高徒”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名校的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的滋养下,其眼界视野和素质能力自然超过同侪。这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导致的,并不能由此得出“阶级固化”的结论。

    尽管近些年有学者根据调查认为中国社会的流动性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下降,但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流动性还是很强的。父母的职业和收入对后代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上一辈穷,并不意味着下一代注定也穷。草根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多。普通人只要肯吃苦,有头脑,不敢说一定发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温饱无虞。当今中国最有名的几位企业家如马云、王卫、刘强东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马云抓住了电子商务大潮的机会一举成为中国首富;顺丰快递的创始人王卫最初只是一个快递员;京东商城的创办者刘强东一开始不过在中关村卖电脑零配件……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正是当今中国的生动写照。

    最能说明中国社会流动性的例子是演员王宝强。王宝强出身于河北一个农民家庭,没上过几天学,8岁就在少林寺学武术,从做群众演员开始最终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演员。要论家庭条件、教育程度、社会资源,王宝强算是最差那一档的,但他照样成功了。

    这些例子都说明所谓“阶级固化”是不能成立的。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说法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连刘邦、朱元璋这种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人都能做皇帝,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实际上,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国家。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的独特现象。比如古代中国和欧洲国家同样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唯有中国人在分家的时候,对家产是平均分配的。如此几代以后,所谓大地主就自动消失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和这种充满人性温情的制度有直接关系。此外,科举制度也给了普通人通过读书上升的通道。直到今天,中国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有近千万人,其中有多少是所谓“精英家庭”的子女呢?

    我们不能否认,家庭条件优渥对孩子成长的确有利,财富和价值观念的代际传承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这和“阶级固化”是两回事。在今天我们更不能以“阶级固化”为借口为自己丧失奋斗精神找理由。越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越要自强不息,越要坚信: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陶舜责任编辑:惠杨_NF5623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